首页 综合 > 正文

江苏宜兴集结大院大所 建好建强科创产业“主阵地” 全球即时

2023-04-07 06:37:44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过国忠 实习生 柳 鑫 孙嘉隆

江苏省宜兴市在深化校地合作方面,从“广度”与“深度”双快速迈进,正走向“全面立体”协同创新阶段。

“宜兴将着力营造最优创新创业环境,努力在科技招商、科创合作、载体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让更多的高能级载体、高科技项目、高水平成果在宜兴落地转化,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宜兴创新创业,与我们共同奏响科创宜兴的最强音,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中,推动宜兴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在近日举办的2023宜兴国际科创英才节启动仪式暨大院大所开放合作大会上,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说。


(相关资料图)

创新载体、人才政策“双向”发力

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通过着力完善人才制度体系,持续强化服务保障,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举措,与大院大所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互动频繁、合作紧密,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资源引育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封晓春表示,人才是创新的引擎,产业是创新的基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做好“产才融合”文章。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转移宜兴分中心、科创飞地等,在高技术人才与企业之间搭起了桥梁,在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以及产才融合等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2022年,宜兴相继出台“科技创新22条”“人才强市30条”等重磅政策,全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不断积势蓄力、扩大开放,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专家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

今年,宜兴瞄准科技与人才两大目标。日前发布的人才政策中明确提出,可提供最高1亿元的综合支持。对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资助最高800万元,创新团队项目资助最高5000万元,入选无锡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最高奖励200万元。

此外,宜兴还制定了针对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科技企业家、大学生、博士后等不同人群的奖励支持政策。同时,在人才安居、人才子女教育、人才金融、人才贷款方面也大力支持,以吸引更多人才到宜兴创新创业,更多高能级载体、高科技项目、高水平成果在宜兴落地转化。

据了解,3年来,宜兴每年实施产学研及国际合作项目近200个,建成高校“朋友圈”40家、设立“科创飞地”10多个。目前,全市已集聚各类人才近40万人,招引科技项目、新增科创载体屡创新高,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评价入库数居全省县级市第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年翻番、达761家,总投资超500亿元的陶都科技新城规划建设。

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双向”赋能

今年以来,宜兴更是坚持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双向”赋能,积极实施新一轮创新行动,着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速建设“科创宜兴”和壮大现代化产业。

在不断的协同创新中,产业与科技双向赋能,实现良性循环。目前,宜兴呈现电线电缆、节能环保等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蓬勃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不断提升,形成了新产业新业态。这主要得益于人才引领、科创助力。

“集结‘最强力量’,打造发展‘最强动能’,宜兴闯出了一条‘向新而行’的蝶变之路。”封晓春说。

宜兴环保研究院是南京大学首个校外政产学研平台,历经十多年积淀,目前研究院已成长为江苏省内节能环保领域唯一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共性技术创新策源地,在宜兴培育带动了一大批节能环保领域的成果转化项目和优质企业,构建了节能环保领域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振林介绍,此次签约落户的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是南京大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构代表。今后,该院将依托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的框架机制,从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服务宜兴产业发展。(过国忠 实习生 柳 鑫 孙嘉隆)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尔街体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