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工厂内,叶家康(左二)与其他实习生学习工作任务内容。
我会用两个字来形容(香港青年大湾区内地城市实习),就是“有心”。青年都非常用心地学习并珍惜这个实习机会,反应热烈、工作积极,也主动去了解大湾区的发展情况。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也非常有心。他们虽然非常忙碌,但依然抽出时间与实习生交流,来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行业前景以及大湾区未来的机遇。这让我非常感动,当大家都很有心的时候,就是“齐心”。我希望大家能继续齐心下去,将这个实习计划做得更多、更大、更深入。
——香港驻粤办主任苏惠思谈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反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3日,来自香港的大学生林家怡和同事为公司策划的“家庭开放日”终于要落地了。6时30分,林家怡早早起床,早饭也没顾得上吃,就赶到活动现场准备。她是今天活动的主持人,站在台前既激动又紧张。
开场破冰、玩游戏、画画、拍集体照……林家怡把这个月在公司观察到珠三角制造业的智能化生产、产业技术变革,通过各种游戏传递给小朋友们,让他们了解爸妈日常的工作内容。
“感觉非常好!”中午12点50分活动结束,林家怡长舒了一口气,为自己的假期实习正式画上了句号。
广东与香港地理相邻,历史渊源深厚,文化相近,人缘相亲,广东一直是香港人深入内地发展的首选之地。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下,越来越多香港青年选择跨过深圳河“北上”进入珠三角区域,寻找机遇。
为让香港青年能够亲身感受内地经济的发展动力和潜力,广东省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合作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希望以此帮助香港青年了解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经济格局和就业市场需求,从而为他们未来投身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随着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停办三年的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也在今年迎来重启,25个实习项目为香港籍的大学生提供了超过700个岗位,涵盖创意文化、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轻松、环保、自动化构成了我这次实习对内地工业发展的初体验,这样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确实把我跟‘大湾区’这个概念拉得更近了。”香港学生叶家康对这片热土充满期待。
进工厂
在珠三角做“厂妹”
看到智能“熄灯车间”内全自动成型机一刻不停地吞吐,香港青年林家怡感觉刷新了自己对内地工业的认知。香港青年叶家康发现内地公司很多生产流程都已经靠自动化机器完成,而内地公司对环境的重视,也不亚于香港的企业。
今年18岁的林家怡,是福州大学的大一学生,专业是工商管理。时常关注时事的她,一直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充满好奇。
“都说大湾区有无限的可能,我们平时只能看到表面那一点点,有机会肯定要深度挖掘下,尤其是大湾区内地城市。”7月,原本应该回到香港放暑假的林家怡,无意中了解到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举办的“YIC飞越湾区体验计划”。经历报名、面试,林家怡与另一名同学被分到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实习,这个暑假,她成了珠三角这个世界制造工厂的“厂妹”。
初到中山,一切对林家怡来说都是新鲜的。虽然实习的岗位是公司人事部的HR,但除了公司的人事工作,鸿利达大多数部门的大门都为她“敞开”。
“香港制造业不发达,以前有不少人认为读书不好才会去工厂‘拧螺丝’,但来了之后才知道完全不是这样。”林家怡看着智能“熄灯车间”内全自动成型机一刻不停地吞吐,60秒下线一组4个杯盖半成品,刷新了她对内地工业的认知,“原来工业技术如此先进,机器已经可以代替很多人工”。
从林家怡他们的办公室露台望去,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蜿蜒于深蓝海面之上,连接着中山和大湾区另一座城市深圳。叶家康实习的万景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深圳市龙华区。
近年来,深圳针对有意来深就业创业发展的香港青年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提供场地保障、项目展示、资金支持等,吸引了不少香港青年跨过深圳河“北上”发展,其中也不乏叶家康身边的亲戚朋友。在修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叶家康看来,深圳是观察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重要样本。
叶家康经历面试后被分配到制造企业,一开始还以为要到工厂做“蓝领”,但进入公司后发现很多生产流程都已经靠自动化机器完成。特别是当他看着机械手抓着东西把它放下,“啪嗒”一声感觉特别解压。他被安排参与制作公司的《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学到了许多关于ESG的知识,也感受到内地公司对环境的重视,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原来一点也不亚于香港的企业。
攒经验
前辈指点职业规划
读市场营销专业的香港青年蔡梓霖实习时受到前辈诸多指点,更加坚定了她对所学的喜爱,也希望借此机会磨炼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林家怡则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到了不少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了解到这方面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中,这些来自香港的青年学生被分配到不同城市、不同岗位,参加不同领域的工作。他们不仅要深入了解内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也要在岗位上锤炼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应对未来发展的需求。
今年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提供了13个实习岗位,也是历年来提供岗位最多的一次。在驻粤办公关组实习的香港科技大学学生蔡梓霖,已经习惯每天早上在广州拥挤的三号线上开始搜集当天粤港两地的重要新闻,方便一到岗位就可以梳理日常的新闻摘要,供单位工作参考。
年初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两地的交流互动正迸发强劲活力。随着一系列粤港联动盛会在这个夏天开展,蔡梓霖也时常跟着驻粤办公关部外出勘察活动场地。前不久,蔡梓霖刚跟着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主任苏惠思,一起参与第十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及相关工作。
“领导和同事教会了我在活动前期场地需要留意的细节,让我的思维深受启发。这些都跟我目前读的市场营销专业紧密相关。”蔡梓霖说这次实习更加坚定了她对于市场营销的喜爱,也希望借此机会磨炼自己的性格和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的一部分,林家怡在人事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根据上级的用人需求,在网络上浩如烟海的简历中筛选出合适的人员,与部门同事一起讨论、约见、面试。“潜移默化中,我也逐渐学到了不少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了解到这方面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林家怡说。
鸿利达人力资源部经理彭美红是林家怡的直属上司。她认为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并不长,公司最重要是为实习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一些思路。“以往人们可能说学习不好才会去工厂,但现在其实是好的制造企业不一定进得去。”彭美红说目前香港也在提出“再工业化”,随着创新科技融入制造业,工业不应该是年轻人就业的“第二选择”。
“我发现有很多公司的高管都主动跟我们的青年实习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他们介绍行业的前景。”香港驻粤办主任苏惠思相信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可以为实习生们提供更多受用一生的指导。
谈感受
对内地城市更了解
祖籍广州番禺的蔡梓霖今年暑假选择在广州实习,感受到广州是一个充满动力、充满活力的城市,记住了几位吹萨克斯的爷爷。叶家康觉得深圳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城市,每一次来都能发现新的变化。
不少香港人喜欢将回内地故乡称为“返乡下”。尤其在经历三年疫情后,“乡下”对他们来说承载了太多对家乡的思念。祖籍广州番禺的蔡梓霖今年暑假选择在广州实习,对她来说也是另一意义上的“返乡下”。
“以前回番禺可能觉得家乡的生活挺悠闲的,现在来市区才知道广州的节奏可以很慢,但也可以很快。”蔡梓霖说,工作让她感受到广州是一个充满动力、充满活力的城市,她在南沙青年创业基地新认识的几位创业的朋友,每天也都为梦想忙碌着。
但是慢慢沉淀下来,蔡梓霖又能感受到广州作为历史古城在文化上的底蕴。这段时间工作之余,她跟实习的小伙伴们在广州四处走走,逛逛北京路、老西关、广州塔……她喜欢下班时候到珠江边骑车,观察广州老乡们的生活。“我特别喜欢几位吹萨克斯的爷爷,迎着美丽的珠江夜景,感觉充满魅力。”蔡梓霖说。
“做好实习工作,我更鼓励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里多多结交朋友,多看看,多问问。”苏惠思认为香港青年借这个机会进一步认识大湾区、扩大社交网路,未来无论是学习、就业还是创业,都是受用一生的资本。
随着9月的临近,香港青年的这个特殊“假期”也接近尾声。
“这次在内地的工作生活,让我感觉不像是进入一家公司,而像是融入了一个家庭。大家畅所欲言,什么事都可以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就有人指导。”叶家康说,这次体验了内地的工作文化,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以及深圳不同于香港的烟火气。
叶家康说,深圳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城市,每一次来都能发现新的变化。如今他通过在深圳实习进一步了解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目的达到了,也为人生未来的发展积累了更多可能性。
“一个月好短,超级舍不得!”8月3日是蔡梓霖在驻粤办实习的最后一天。趁着还没下班,蔡梓霖赶紧拉着同事、导师和领导在办公室拍起了合影,想要记录下这一个月的珍贵回忆与收获,回去跟香港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湾区内地城市的见闻。
纵然不舍,但蔡梓霖知道自己还会回来,因为她的身边多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还有很多大湾区内地城市等着他们去探索。
对话
香港驻粤办主任苏惠思:
在大湾区多走一走,去不同城市交朋友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青年发展。去年年底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发布了《青年发展蓝图》,提出了一百六十多项具体措施和政策,希望全方位培养爱国爱港、具有世界一流视野、正向价值观的青年人才。”8月中旬,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主任苏惠思在广州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安排香港青年在内地实习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苏惠思看来,这些实习计划让香港年轻人可以通过几个星期的时间,深入到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其他内地城市,不仅仅是实习,融入生活也非常重要。
南方日报:青年内地实习计划如何帮助香港年轻人融入内地,为他们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帮助?
苏惠思:这些实习机会让香港年轻人可以利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深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生活,以此更好地了解整个大湾区的发展。驻粤办自2008年起,已与香港高校直接对接,为香港学生提供于驻粤办的实习机会,今年暑假,驻粤办便提供了13个实习岗位,这也是历年来提供岗位最多的一次。
我们也鼓励年轻人在工作之余多参与各种活动。实习工作可以让他们了解到相关单位、机构和公司是怎么运作的,香港青年也可借助这次实习机会在大湾区多走一走,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去不同的城市,认识更多不同的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和商业网络,也是受用一生的。
南方日报:近年来越来越多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生活,香港驻粤办为他们提供了哪些支援和帮助?
苏惠思:广东和香港较近,同根同源,文化也相近。所以年轻人来到广东适应得相对快。当然,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总会面对一些不同的问题,无论是租房还是两地医疗服务、税务的差异,总会需要一些资讯和帮助。这方面,一些非政府机构已为在粤港人提供信息,驻粤办当然也会提供帮助。
除了提供生活上的资讯,驻粤办也有丰富的资源网络,希望可以用这个资源网络来帮助年轻朋友们扩大他们的社交和商业网络。
例如我们联同很多策略伙伴,包括内地政府机构、特区政府各部门、商会和企业等,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或者提供一些机会,让年轻人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企业和机构。由香港来内地发展的就业青年、创业青年也会一同参加活动,他们往往会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未来,这些就业青年可能加入创业青年的团队,或者创业青年可以成为就业青年公司的客户。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非常之丰富,无论是文化、艺术还是体育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值得青年朋友们去探讨、享受和探索。
南方日报记者陈彧吴彬彬徐勉实习生杨博文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董天健吴明(除署名外)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尔街体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